《快乐的课间》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快乐的课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内容:
1、聆听:管弦乐《陀螺》。
2、聆听:电子琴独奏曲《旋转木马》。
3、音乐知识:2/4、3/4拍的对比。
教学目标:
1、课间、课余是同学们放松、快乐的时刻,本课的两个作品《陀螺》、《旋转木马》仅仅反映学生们快乐的课余生活的一个侧面。让学生感受与体验不同形式表现的音乐作品。
2、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行看图创作。
教学重难点:
1、2/4、3/4拍的对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陀螺》
1、 解题:(城市的孩子有一部分未见过“陀螺”。)
设问:谁玩过陀螺,或见到过陀螺?说说怎样玩法?
解题:陀螺是一种玩具,请看教材中的插图:一个小孩执鞭子在打陀螺(椎形木制品两头尖的,在抽打下能快速旋转)。本曲就是作者在创作一组《儿童游戏》中的一首小品曲。
2、 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陀螺在孩子们的抽打玩耍中飞快的转动的情景吗?
3、 复听全曲。
要求边听边看教材中的两种谱——简谱与图形谱,了解快速的节奏与大跳音程所造成的欢快、热烈的气氛。
三、 聆听《旋转木马》
1、 教师语言导入:如果说孩子们玩陀螺是一种传统的游乐活动的话,那么玩电动木马就是现代的游乐活动了。
2、 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快速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曲调流动中想像到孩子们在电动木马上旋转的情景吗?
3、 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听出乐曲的开始部分与最后一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吗?当最后一部分再现第一部分曲调时,请举手表示你已听出来了,好吗?
4、 学生完成,教师点评。
四、 音乐知识:拍号。
1、 2/4、3/4拍号的音乐知识教学结合歌曲教学进行。即:2/4拍穿插在《哦!十分钟》中,3/4拍穿插在《大家来唱》中。不单纯进行。
2、 2/4、3/4拍号教学的重点是节拍感,即2/4拍的强弱。3/4拍的强、弱、弱。这一节拍感在前三年的音乐实践中都已进行,现在是在理论上让学生掌握,使这一节拍感成为他们自觉的音乐实践活动。
3、 这种拍号的节拍感宜通过学习指挥图式、表演活动(队列步伐、跳圆舞曲)等对比,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和巩固。
4、 在掌握了2/4、3/4拍号后,让学生自己完成“在图的下方配上节奏或用图谱表示”的创作练习。
如:“骑马”用马蹄印的深浅表示其强弱——图谱。也可用强弱的连续黑、白圆圈表示:
“荡秋千”用三拍子节奏与图谱,“时钟”当然是二拍子的节奏。
5、 学生展示作品。
五、 教师小结。
教学目标:
1、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2、体会《哦!十分钟》歌曲愉快、活泼的情绪
3、把音乐知识的学习穿插在歌曲学唱过程中,结合歌曲进行教学。
教学重点:
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用歌声表现出欢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
正确演唱切分节奏
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导入:
上课的40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里学习,下课的10分钟同样非常宝贵,因为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你们听听他们的10分钟在玩什么?(播放歌曲《哦!十分钟》)
师:歌中歌唱什么内容?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师生讨论)
三、初步感受歌曲
我这里还有一首歌曲,唱出了大家在课间的心情,你们想听么?(播放歌曲)
1、歌曲唱了什么,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2、这么棒的歌曲再听一遍好么?请仔细看着谱子听。老师带这学生随节奏轻轻摆动(播放歌曲)
四、学习歌曲
1、先学习前8小节
A、设问:这8小节有哪两小节是一样的?重复出现了几次?这两小节你能唱一唱么?总结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5534︳50︳5534︳50︳
B、师说明前两小节与后两小节是一样的,请学生来唱一唱
C、剩下的两小节就四个音,我相信你们能看谱唱好!
生边拍节奏,边唱旋律
2、学唱第2句的旋律
A、先听钢琴弹一次,播放课件(出示第2句的旋律)
B、教师唱前两小节,请学生来唱后面的部分
C、教师指名唱,请学生跟着齐唱
D、用LU跟着琴唱,先齐唱再男女同学唱最后再齐唱
E、让我们把刚刚学过的连起来唱一唱好么?
(播放歌曲1—16小节,学生跟唱)
F、把歌词填进去,一起唱唱(播放歌曲17—24小节)
3、学唱两个结束句
A、在歌曲的结尾处有一个记号,是什么意思?(这是个反复记号,意味着歌曲的结束句是不一样的)
B、先学第1段,跟老师学唱,注意切分音的'空拍,多唱几遍(播放结束句)
C、学习第2段,跟老师学唱,注意和第一段的区别(播放结束句)
4、跟着老师的琴加上前奏把歌曲唱一唱
五、情绪处理
同学们喜欢下课么?唱这首歌时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完整的唱一唱!
六、小结下课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唱,可以跳,可以敲打打击乐器,让我们欢快的合作好么?(播放课件音乐)
2、生边唱歌曲边拍手离开教室!
教学目标:
1、课间、课余是同学们放松、快乐的时刻,本课的五个作品仅仅反映学生们快乐的课余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教育部“减负”的指示下,同学们会更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
2、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行看图创作。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哦!十分钟》、《大家来唱》
教学难点: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行看图创作。
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琴、打击乐器、彩笔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哦!十分钟》;2/4拍号,《乒乓变奏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表演《哦,十分钟》
1、说理导入: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10分钟也同样非常宝贵,因为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
2、聆听范唱。
3、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再听一次范唱,请全体看着歌谱。
5、学习曲调。
(1)先学习前8小节。
设问:这8小节中有哪两小节是一样的?重复出现了几次?这两小节你能唱一唱吗?剩下的两小节就四个音,我相信你能看着谱唱好。 (2)讲解2/4拍号及指挥图式。
(3)学习第二句的8小节。
先听钢琴弹一次,然后你们用指挥图式自学。
(4)把这16小节连接起来唱一唱。边唱边划指挥图式。
(5)再下面的8小节,请跟着我的手势把它唱出来。
(教师用柯尔文手势带着大家唱)
(6)最后一句六小节跟我学唱。
6、用“啦”把全曲哼一下,要唱得轻松愉快。
7、跟着我的前奏完整地把歌唱一唱。
(注意前奏的速度与伴奏的配置,要营造欢快的气氛。)
8、练一下两小节的固定节奏型伴奏。
9、在伴奏的烘托下,欢快地歌唱。
10、小结:这课间十分钟快乐吗?
三、聆听《乒乓变奏曲》
1、初听变奏曲主题曲调。
设问:你听这段音乐像什么在跳动?
2、复听主题曲调。
要求: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唱一次,跟着录音的音乐唱一次。
3、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听出这一主题的不断变化吗?
你能说出这一主题(包含变化的主题)在全曲中共出现几次?
4、师生讨论。
5、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他们在课余打乒乓球的比赛精彩场面吗?如果你愿意,下课后也去试试。
6、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大家来唱》;3/4 拍号,为三幅图配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大家来唱》
1、知识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二拍子的拍号、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歌曲除了二拍子外,三拍子也非常多,下面一首歌是几拍子?你听!
2、聆听范唱,教师边范唱边打三拍子的图式。
3、这首歌就是3/4拍。再听一次。模仿我的动作一起跟音乐做三拍子指挥动作。
4、学曲调:先学唱第一声部。
用三拍子指挥图式边划动作边看谱唱。
要求:放慢速度。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1)先学唱前8小节。注意1→i的跳跃要唱准,先想好音高再唱。 (2)再学唱后8小节。
5、学唱第二声部曲调,也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6、二声部合成(这是难点)。
(1)先唱好二个声部每句的第一个音,即:
(2)一句一句合成,唱好一句巩固一句。
要求:集中注意力,自己唱一个声部,耳朵听到另一声部。使自己的声音溶合在集体声音中间。做好一句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到二声部声音和谐带来的悦耳快感。
7、在曲调二声部都非常有把握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填上歌词,不然的话宁可唱第一声部的歌词,千万不可为了完成二部合唱而破坏了音乐的美感。一定要加强平时训练,水到渠成。
8、配上打击乐伴奏。
9、要非常注意歌唱的流畅性与乐感,表达孩子们快乐的课间生活。
三、在图的下方配上节奏或用图谱表示”的创作练习。
如:“骑马”用马蹄印、
文档为doc格式